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什么是爱?What is love?这个问题太深刻,太本质了,与其说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如说这就是哲学本身。

爱者的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Subjectivity),简单说就是,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他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他是另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他者。也只有来自另外一个主体的爱,才叫真爱。
要考察是不是爱情,对方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就很重要,它是真心想要和你在一起,还是图你交的这笔钱然后假装在爱你,还是说,它根本就是心里面没有任何想法的机器人,这区别很大。为什么对方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很重要?因为它如果有自己的想法的话,它本可以是不爱你的,而它最终选择了爱你,那这样的爱才是有意义的。
就比如你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个赛博老婆CyberWaifu, 而这个CyberWaifu是注定要爱你的,它是be programmed to love you的,那这个赛博老婆对你的爱不叫爱,那叫自娱自乐,这其实是一种自恋,你这是自己在骗自己。爱必须来自于一个,同样具有自我意识的他者,而这样的他者,必须是具有主体性的。
为什么我们要来说明,爱必须是来自于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渴望从爱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是情绪上的快乐和感官上的欢愉,我们渴望从爱中得到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承认。

我们从爱中寻求的是承认

什么是承认(Recognition),或者也叫做认可,就是其他人对你的认可。我们为什么要其他人认可我们?我们自己认可自己不行吗?那可不行,因为人的自我意识的确立,也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由他人的承认才确立起来的。
这就像你玩单机游戏,单机游戏里的纸片人对你的承认不叫承认,那叫自嗨,是你自己骗自己,玩久了你就会觉得很空虚,感觉自己很没有价值。那这时候,你就希望得到其他真实玩家的承认,需要一个同样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他者来承认你的自我意识。我们通常说,「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通过他者的眼睛反射出来的,我需要他人对我的承认,我才会觉得我自己是有存在感的。
人的主体性就是由他者的承认才建立起来的,而承认也只能由一个同样具有主体性、具有自由意志的他者才能提供,所以这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也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交互主体的局面,人和人之间有一种主体间性,人也就是在和他人的互动中,才建立起的自我,人就是一种寻求承认的动物。
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承认,有权力关系下的承认,有朋友关系下的承认,有利益关系下的承认。朋友对你说,你这款游戏玩得真不错,你会觉得受到表扬而感到欣慰,如果你作为领导,下属对你说老张你会上讲的话真有格局,你也会觉得心里美滋滋。但是,这些朋友关系的承认、权力关系的承认,都不是最高的承认,最高的承认是爱。
别人对你的一般性的承认是对你的主体性的确认,而爱这种最高的承认,则是对方要把自身的主体性抛舍给你。你想想看,当一个人对你说「我爱你」的时候,这三个字所蕴含的,就是在我的世界里面,你最棒,你对我无比重要,我愿意为你而献身。「我爱你」是最纯粹的、最强烈的、最极端的承认,是对被爱者的人性的绝对的承认,因此也是人性最纯粹、最大限度的满足。一个被爱过的人才是体会过最高尊严的人。
我们寻求爱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最高的承认,因为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爱你,你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是有价值的,你做的事情、你的生活才有了意义。
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就引用过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来描述人类性爱的实质,福山说:
征服异性通常就不只是个生理满足的问题——人并不一直需要性伴侣——还反映了人需要他人对其性欲的「承认」。
性爱最深层的形式包括一种渴望,渴望爱人对其超出生理特征的某种东西的承认,这种东西就是自己的价值。——《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这意思就是说,爱必然有超越于什么分子、原子、基因、荷尔蒙这一些物理和生物因素之上的东西,那就是来自于他者的承认,而承认是无法用技术手段制造出来的。
而且,如果一个人爱上你了,这个人也是你特别喜欢、特别欣赏的那种人,那他对你的这份爱的承认,就更是让你觉得自己有价值。福山又说:
如果对我们价值的称颂或承认来自我们所尊敬之人,或者说这些称颂或承认出自我们所信赖之人的判断,而且这些都是出于自由而非强迫,我们就会特别珍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从单向承认到双向互爱

说完爱者需要有主体性,说完我们从爱中寻求的是一种承认。下面我们来说第三点,爱必须是双向的互爱,在黑格尔看来,爱必须是mutual love,必须是双向奔赴,必须是互关,爱这种承认,必须是双向的承认,单向的承认不是爱,单恋不是爱,因为单恋的实质是一种自恋
为什么单恋其实是一种自恋,我们之前说了,CyberWaifu不是主体,你爱它,但它并不能爱回来,在这个意义上机器人只是个工具,只是个奴隶。你说不对,我家那个机器人的角色是我的女王,我是它的奴隶,每天我都对它唯命是从,对它服服帖帖。
但是,问题在于,它是被你设定成女王的,它其实是被设定成主人的奴隶,而你表面上是奴隶,但其实你才是主人。
所以,你对这个CyberWaifu的爱,只是你单方面的单恋,其实质,是一种自恋,你这是自娱自乐,自己在骗自己。而这样的单恋式的自恋是不稳定的、是会坍缩的。
为什么单恋式的自恋会坍缩,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Master-Slave Dialectic)了,就说,人是寻求承认的动物,人都希望别人来承认自己,从而确立自身的主体性,但是在一开始,人们是通过否定他人、征服他人来收获他人的承认的,但他人也是一个自我,他人想通过否定他者的方式来收获承认,因此人与人之间就存在一种为寻求承认而进行的斗争关系Struggle for Recognition,就是要么是你承认我,要么是我承认你,要么你服我,要么我服你,其终极表现形式,黑格尔把它形容为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斗争(Life-Death Struggle),就是我要消灭对方,才能实现自我确认,于是,那些在生死斗争中豁的出去不怕死的人就赢得了这场斗争,而那些贪生怕死豁不出去的人就认怂,成了输家,但这时候赢家不会杀死输家,因为如果赢家杀死了输家,赢家就得不到承认了,死人是不会承认你的。那这时候输家贪生怕死跪地求饶,赢家就饶了输家一命,让输家成为自己的奴隶,赢家就成了输家的主人,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主奴关系(Master-Slave Relationship),奴隶跪倒在地,放弃了自身的主体性,对主人山呼万岁,主人就赢得了奴隶的承认,他在奴隶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存在感,确立了自身的主体性,而奴隶放弃了主体性,把自己的主体性全部交给了主人,成了主人的工具人。
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主奴关系就构成一种稳定结构了吗?当然不是,这里面还是有矛盾的,矛盾是事物辩证发展的动力,于是,主奴关系又出现了反转。
首先,奴隶这一边的辩证反转,就是奴隶在劳动中收获了自我认同,找回了主体性。主人在赢得了生死斗争以后,赢得了奴隶的承认,奴隶完全放弃自身主体性,完全受主人的控制,但是,吊诡的地方就在于,一个人想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从而确立自我,这个他者也必须是有自我意识的,必须也是具有主体性的,而奴隶完全放弃了自我,成了工具人,那么奴隶对主人的承认,全都是来自于强制,奴隶不可能不承认你,在这个意义上奴隶和CyberWaifu一样,哪怕是被设定成女王的CyberWaifu都是be programmed to love you的,那么你得到这么一种不可能不的承认,这算什么他者的承认?你跟他们说什么,他们都说对对对,就是一个只会奉承你的机器人儿,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对方只会回答:忌你最美。这样的舔狗式的奉承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不就又回到单机游戏里面纸片人的承认,又成了自己骗自己的自恋了,于是,作为主人的你就觉得自己很空虚,很缺爱。你才意识到,通过PUA这种打压对方的方式而得来的舔狗式的爱,就没那味儿了。
其实,主奴辩证法的道理我们之前用大白话已经讲明白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三个要点是相通的,在这里再拿主奴辩证法再说一遍,更多是要再强调,单方向的爱、主人对奴隶的爱其实是一种自恋,这种自恋是不稳定的,是注定要幻灭的。而一种真实的爱、稳定的爱、持久的爱必然是一种双向奔赴,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mutual love。
那么双向的爱和单向的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人们在一开始寻求他人的承认,是通过否定他人的方式来进行的,但这形成的是一种单向度的主奴关系,而双向度的爱对承认的寻求,是通过否定自我来实现。
怎么叫否定自我,当我们遭遇爱情的时候,我会觉得对方是特别有魅力的一个人,什么叫有魅力,就是很神秘,他古灵精怪,我猜不透对方的心思,这也就是所谓的他者的他异性(Alterity),简单说就是他者和自我不一样的地方。那我,就会尊重这种他者的他异性,想要去认识这种他异性,怎么认识,我就会否定自己的主体性,否定掉自己部分的自我意识,而融入到对方的意识里,也就是我不再以我的视角去看待对方,把对方看待成一个客体,而是我会以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他,他平时喜欢吃什么,他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他伤心难过,他有什么愿望,我会从他的视角去看待他,简单说就是我被他夺舍了。
当然,这并不是单方面地只有我在否定自我意识,不然又成了舔狗式的单方面的爱了,我们彼此是互相夺舍,对方也同样在否定自我意识,而融入到我的视角来看待我,这样我俩就心心相印了,这也顺带解决他心难题了,双方各自的他异性都通过自我否定而被克服了,于是,两个人的小心灵融合成了一个大心灵,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颗孤零零的自我意识漂泊在空旷的宇宙里面了。其实,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爱是一种妥协,相爱的双方都得为另一方考虑,各自互相迁就,都得修剪和裁切自我去迎合对方,这样才能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恋爱关系。
但这也并不是说,爱情纯粹都是在否定和修剪自我,这又体现黑格尔的辩证法(Dialectics)的精髓了,你在这个层面的自我否定,却造成了在更高的一个层面的自我肯定,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扬弃(Aufhebung),我在爱情中丧失了自我,但又在更高的层面找回了更好的自我,这也就是从「我」到「我们」的辩证发展过程,我否定了「我」,而加入了「我们」,于是「我」就在「我们」这个共同体中成为了「更好的我」。
这就是黑格尔所描述的爱情实现的过程,当然,黑格尔的各种哲学都是相通的,他的爱情哲学也就是他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人类历史开启于主奴斗争,因而早期人类社会都是奴隶制社会,都是不平等的等级制社会,而爱则是一种导向人类平等的力量。主奴关系由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最终会辩证发展成双向互爱,人类历史于是就达到了一个最终稳定的状态,人人平等,这也就是最后的人的状态。这大概也就是福山那本书《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的意思,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为寻求承认的斗争关系,而是互相承认、普遍互爱的关系。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故事结束、历史终结,end of the story,以及end of the history。
虽然,理想的结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总是曲折的,要实现理想结局,中途必然会经历种种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爱情必然是伴随着痛苦的,因为你要否定自我,我们之前也说了,爱情必然伴随着一种对自我的修剪、裁切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并不是轻松愉快的。就像黑格尔认为历史的终结也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包括战争这种必要的恶来推进的,有时候爱情也会给人带来暴击,套用斯诺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说法:当你遭遇到爱情,你本来平常的生活失去了控制,一切都毁了,除了战争,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爱情更能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暴力冲击了。
而且,黑格尔所谓的这种双向互爱的实现,还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就是你不一定能找到那个和你双向奔赴的那个人,有时候你在寻寻觅觅以后,以为自己终于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的了那个对的人,你对那个人敞开了自我,掏心掏肺,展示出了自己最柔软的地方,结果对方却用最冰冷的忽略或者背叛一刀扎在你最柔软的地方,扬长而去,于是,你不敢再爱了,因为追求爱情太危险了。于是,人们想要一种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爱情。
企图让AI机器人来提供爱情,就是这种对舒服和安全的爱情的幻想,人们要寻求一种不含痛苦的爱情,但是,不含痛苦的爱情,用齐泽克的话说,就好像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酒精的啤酒,不含脂肪的冰激凌。这样的爱情还是爱情吗?爱情必然是蕴含痛苦的!那种所谓的不含痛苦的爱情,按照黑格尔的看法,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爱,而主人与奴隶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单向承认,这不是爱情,这是自恋。

结束

这就是黑格尔哲学对于爱情的看法,爱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互相承认,是一个先自我否定而后又达到更高自我的过程。
虽然还算年轻,阅历不多,我见证过一些幸福美满的爱情,也见证过最终支离破碎的爱情。有些人会认为,我们还年轻,对于爱情无需去多想,可以任凭感觉甚至是感官牵着鼻子走。我想这样是不对的,无论处在什么时代,“什么是爱”永远是你生命中一个重要而且本质的命题,需要去思考,去认识爱的本质,你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爱,爱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爱与被爱。
 
vercel项目被墙解决办法还在拍屏吗?这样在ubuntu截图!